2024年质量月活动专题(一)
一、202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口号
主题:
加强质量支撑 共建质量强国
口号:
1.共筑质量诚信 共建质量强国
2.实施质量强国战略 推进高质量发展
3.培育新质生产力 赋能高质量发展
4.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
5.质量助企 质量强企 质量惠企
6.质量意识始于心 主体责任践于行
7.厚植质量文化 弘扬工匠精神
8.共筑质量强国 共享美好生活
9.塑造中国品牌 建设质量强国
10.传递质量信任 激发消费活力
11.全民讲质量 质量利全民
二、政策宣贯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是2019年4月15日实施的一项中国国家标准,归口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整车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防火性能、阻燃性能、无线电骚扰特性和使用说明书的主要技术要求及相应的试验方法。该标准适用于电动自行车。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四部门始终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立足于引领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高质量发展,以“三确保一坚持”为根本原则,即确保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所有道路交通参与方的共同利益最大化,确保广大消费者基本的出行需求,坚持电动自行车的非机动车属性,指导标准修订工作,修订后的标准名称为《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一是确保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对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产品发展情况以及发生的各类事故加以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现行标准坚守安全的底线,设置了最高车速、整车重量、电动机功率、电池电压、外形尺寸、防火阻燃等关键指标,最大限度地确保了产品的机械安全、行驶安全、电气安全和防火安全等各方面的安全性能。
二是确保所有道路交通参与方的共同利益最大化。电动自行车在我国使用广泛,部分消费者从使用方便角度考虑,希望电动自行车速度越快越好、体积越大越好、载重量越高越好、动力性能越强劲越好。但是电动自行车作为道路交通工具,需要兼顾出行效率、出行安全和道路的通行秩序。由于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主要行驶在非机动车道上,而目前我国不少地区非机动车道宽度有限、人车混行,如果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体积、重量和动力性能等大大超出自行车等其他非机动车,会大量占用非机动车道的空间,或者影响非机动车道的正常通行秩序,或者对汽车等机动车的正常通行造成干扰,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因此,现行标准的修订工作始终本着确保所有道路交通参与方的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审慎研究和确定了每一项关键技术指标。
三是确保广大消费者基本的出行需求。考虑到近些年来消费者出行范围的扩大、生活节奏的加快,现行标准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基本出行需求,在最高车速、整车重量、电机功率等方面以现行标准为基础进行了适当放宽,其中,最高车速由20km/h调整为25km/h,含电池在内的整车质量由40kg调整为55kg,电机功率由240W调整为400W,从而让消费者获得比普通脚踏自行车更大的出行半径,减轻对骑行者的体力要求,提高了出行的效率,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和要求。
四是坚持电动自行车的非机动车属性。电动自行车本质上是带有助力功能的自行车,应当符合自行车的相关特征,即能够由人力驱动行驶。因此电动自行车必须具有脚踏骑行功能,从根本上与电动轻便摩托车等其他机动车产品相区别,这也是电动自行车能够纳入非机动车管理的必要前提。此外,脚踏骑行功能还可以作为电驱动的重要补充,能够让消费者在车辆故障或电池乏电时继续行驶,避免了长距离的推行,便利消费者使用。
三、经验交流
抓牢质量管控牛鼻子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3年,由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中的兰州石油机械厂和兰州炼油化工设备厂合并而成,注册资本约17.73亿元,总部位于兰州新区黄河大道东段,占地6000亩,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室1个,省级技术中心3个,现有职工80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3000余人。兰石集团拥有各类大型设备近万台(套),设有兰州市区、兰州新区、青岛三个研发设计生产基地,下设各级子/分公司40余家,拥有兰州、青岛、新疆哈密、嘉峪关、西安、上海、洛阳等产业和研发基地。先后自主研发制造出国内第一台石油钻机、热壁加氢反应器、四合一连续重整反应器、3万吨多缸薄板成型液压机等高端领先产品,填补了国内能源装备领域百余项技术空白,创造了上百项“中国第一”,被誉为“石化机械誉梁”“装备中国功勋企业”。
兰州集团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科学严紧的质量管控。长期以来,兰石集团坚持“质量强企、质量强业”的质量战略,践行“一次做对”的质量文化。持续以用户为中心,推动集团质量效益提升。在推进企业质量管理的道路上,兰石集团不断总结、逐步完善、精益求精,摸索出一整套管理方法和工作措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推动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强化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
兰石集团制订并实施了首席质量官(CQO)管理办法,深入实施质量强省及人才强省战略,完善企业质量治理体系,提升企业质量治理能力。集团及分子公司分别设立首席质量官,理顺集团与各分子公司首席质量官管控体系,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质量意识和综合能力强、质量管理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担任首席质量官,实行逐级管理,对产品质量安全拥有“一票否决”权,增强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保障支持,增强了兰石产品质量竞争力。
二是信息化智能化赋能发展,质量管理效能持续提升。实施“三化”改造项目,加快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建立焊接数字化车间、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质量全过程追溯管理,从材料检验、下料、加工、焊接、焊材发放、无损检测、热处理、压力试验、库房管理全流程线上报检和线上检验,开展工艺改进和革新以及移动APP便捷操作,推动人员设备互联互通和生产环节数字化连接,实现过程数据的可视化、质量预防管理全流程数字化管控,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与质量管理深度融合,2023年4月“焊接数字化车间”成果获得国务院国资委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生产运营类一等奖。
三是实施“产品高端化、经营国际化”战略,加速提升质量品牌竞争力。
兰石集团组织对多家同行业领先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学习借鉴其国外项目管理的优秀做法和先进经验,形成调研报告进行推广交流,确立符合兰石集团实际的、专业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制定下发《兰石集团出口项目管理导则》和相关管理办法,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出口项目全过程管理,提升出口项目运行效率和质量,不断探索,大胆实践,总结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管理经验,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打造让用户满意的兰石品牌形象。
四是开展质量管理创新活动,提升全员质量素养
1.组织推行和实施一线员工操作行为质量积分管理办法,通过正确引导、监督和考核,杜绝低级错误和不良质量行为导致的质量问题,科学合理设置阶梯式积分考核制,采取预警、停工培训、降级降薪和辞退等方式,提升一线员工质量素养,牢固树立质量红线、底线和敬畏意识,减少违章、违纪。
2.对习惯性不良质量行为常抓不懈,组织各分子公司对2023年质量违规行为开展“回头看”检视活动,组织梳理、分类违反“三按”的常发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每月对措施的执行效果进行检视和曝光亮丑。
3.组织各分子公司首席质量官谈质量网络评选活动,统一和加深全员对“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认知,营造全员重视质量、监督质量的良好质量氛围。
数智赋能推动兰州石化高质量发展
经过三年的建设运行,全国58名专家一致认为:“兰州石化数字化转型项目达到目标和预期效果,在智能化方面的创新与应用达到石化行业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向其他炼化企业复制推广的条件。”
兰州石化数字转型项目建设内容,满足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建设要求,适用兰州石化数字化转型具体需求,符合行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发展趋势,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炼化数字化转型模板,具有发展示范引领作用,并具备向其他炼化企业复制推广的条件。
“作为‘一五’期间建设的老炼化企业,兰州石化将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视为加速变革、推动转型迎接能源行业深刻变革的必由之路,着力打造企业数智赋能体系,加快了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的步伐。”兰州石化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徐文学表示。
兰州石化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数字转型智能化发展首批试点企业。在国内外流程型企业尚未有全业务数字化转型应用案例可借鉴的前提下,公司紧紧围绕“数智中国石油”建设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积极设计适用于中国石油炼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方案。
经过三年的持续发力和纵深推进,兰州石化从生产经营、计划调度、化工销售、生产运行、工艺技术、用能优化、设备管理、安全环保等专业入手,完成8个一级场景、22个二级场景和两个技术支撑场景的建设。一体化的运营平台,实现了信息化从分散向集中、从集中向集成、从集成向共享的阶段性跨越,进一步打破专业管理“部门墙”,建立起业务的实时监控、预测预警和优化指导,推进了数智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这是一座拥有‘超强大脑’的数字化炼厂。”在兰州石化榆林乙烯智能化工厂,大屏幕上各条管道、仪表、控制阀门一览无余,岗位员工可随时随地“掌握”装置实时运行情况。这座以三维数字移交为核心的数字孪生工厂、以主体专业智能化为核心的智能工厂、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一体化运营工厂,正通过智能“主导”,使装置平稳率达到100%,自控投用率达到99%以上,劳动生产率提高20%。
而在兰州石化炼油运行三部常减压区域里,生产运行管控分析等16个场景建成包括工艺、设备、环保、安全、质量、现场作业等专业的“全面感知、动态分析、智能决策、精准执行”,PID优化、先进控制、流程模拟、AI模型等技术的预测预警、动态分析、操作优化,从根本上推进了装置的“稳”和“优”运行。
与此同时,通过数字化项目建设,兰州石化还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产:高危泵在线监控率提升44.2%,巡检周期从8小时降低至分钟级,故障报警准确率90%以上,高附加值产品收率提升0.07%,能耗降低4064.96吨标煤/年……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效应不断显现。
兰州石化六化管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6月20日,兰州石化110吨/小时酸性水汽提装置汽提塔整体吊装完成,这是兰州石化工程建设项目在“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建设”两个方面的“六化管理”应用上,实现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
兰州石化110吨/小时酸性水汽提装置汽提塔高54.6米,重115吨,由190米附属管线、20吨平台爬梯、37台灯具、17台仪表设备、7吨塔体管线保温等设施组成,整体吊装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按照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工程建设“标准化设计、集约化采购、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建设、智能化管理、数字化交付”的“六化管理”思路,兰州石化采用三段运输、现场组对,附属工艺管线、平台、电仪电缆及保温工作同步完成的方法,对汽提塔进行整体预制。项目施工人员从第一笔材料切割做起,严格控制误差,确保了塔体与底座合体无缝对接。6月19日,项目顺利完成汽提塔模块组装,具备整体吊装及安装条件。
吊装及安装施工过程中,兰州石化工程部组织相关单位与内外部专家,多次对塔体组装方案与吊装方案进行优化,最终形成750吨吊车与400吨吊车相互配合完成整体吊装的工作方案,极大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降低了脚手架搭拆、高空作业等安全风险,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运行装置改造项目的安全实施。
与此同时,兰州石化工程部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及施工单位积极转变工作思路,由“并联推进”到“串联协作”,由“单打独斗”到“集团作战”,由“多头分散”到“同频共振”,在工程建设、质量管控、安全生产、协调配合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同题共答,为高质量完成本次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110吨/小时酸性水汽提装置汽提塔堵塞隐患治理项目是兰州石化消除生产“隐患”,实现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新增一套酸性水汽提系统,与原汽提系统形成互备联锁关系,保证汽提塔在堵塞并影响装置运行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清理,并切换运行。
此次大型设备模块化施工的成功实施,为兰州石化推进工程项目“六化管理”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为公司后期开展百万吨乙烯改造项目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来源:技术创新科)